1990年 第7卷 第4期
1990, 7(4): 1-9.
摘要:
本文对冷弯薄壁箱形截面柱分别在常位移梯度偏心加载和常荷载偏心距加载下的弹塑性屈曲后性能进行了全过程屈曲分析。分析中考虑了壁板初曲、截面弯角处冷作硬化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圆滑过渡过柱屈曲后承载能力的影响。采用修正的Hyushin屈服准则,将线性有限条理论推广应用于解决大挠度、弹塑性稳定问题,不仅大大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而且具有较高的精度。进行了冷弯箱形截面柱的受压试验。试验与理论分析结果比较吻合。
本文对冷弯薄壁箱形截面柱分别在常位移梯度偏心加载和常荷载偏心距加载下的弹塑性屈曲后性能进行了全过程屈曲分析。分析中考虑了壁板初曲、截面弯角处冷作硬化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的圆滑过渡过柱屈曲后承载能力的影响。采用修正的Hyushin屈服准则,将线性有限条理论推广应用于解决大挠度、弹塑性稳定问题,不仅大大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而且具有较高的精度。进行了冷弯箱形截面柱的受压试验。试验与理论分析结果比较吻合。
1990, 7(4): 10-18.
摘要:
本文全面介绍了薄板非线性问题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本文全面介绍了薄板非线性问题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1990, 7(4): 19-25.
摘要:
本文利用小挠度环形薄板的初参数形式解和阶梯折算法,得到了任意边界条件下的等强度环形板的厚度分布计算公式。计算了一些常见边界条件下的实例。作了在相同的工况下,等厚度板和等强度板的体积对比。本文是文[1]和[2]的继续。
本文利用小挠度环形薄板的初参数形式解和阶梯折算法,得到了任意边界条件下的等强度环形板的厚度分布计算公式。计算了一些常见边界条件下的实例。作了在相同的工况下,等厚度板和等强度板的体积对比。本文是文[1]和[2]的继续。
1990, 7(4): 26-33.
摘要:
本文首先导出了变厚度扁球壳在均布压力作用下的轴对称大挠度方程,然后应用逐步加载法将此线性化,最后利用样条配点法解线性微分方程组。文中给出了特征曲线。
本文首先导出了变厚度扁球壳在均布压力作用下的轴对称大挠度方程,然后应用逐步加载法将此线性化,最后利用样条配点法解线性微分方程组。文中给出了特征曲线。
1990, 7(4): 34-40.
摘要:
本文建议在混凝土圆板设计中以中密方格钢筋网代替常用的均匀方格钢筋网,可收到节省钢材12~22%的效果。文中用极限平衡法的上限解法(破坏线理论)推导了该种配筋体系的混凝土圆板在均布荷载下的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实用的设计建议。
本文建议在混凝土圆板设计中以中密方格钢筋网代替常用的均匀方格钢筋网,可收到节省钢材12~22%的效果。文中用极限平衡法的上限解法(破坏线理论)推导了该种配筋体系的混凝土圆板在均布荷载下的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实用的设计建议。
1990, 7(4): 41-4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悬链段”概念分析索形结构问题的非线性计算方法,适用于任意垂度的索道工程设计。推导了在沿索均布载及单集中力作用下,支点不等高柔索的超越方程(组)并给出了相应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精度高于其它近似法,可以正确揭示柔索的实际受力及变形性能。
本文介绍了基于“悬链段”概念分析索形结构问题的非线性计算方法,适用于任意垂度的索道工程设计。推导了在沿索均布载及单集中力作用下,支点不等高柔索的超越方程(组)并给出了相应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精度高于其它近似法,可以正确揭示柔索的实际受力及变形性能。
1990, 7(4): 50-53.
摘要:
本文用共轭梁法推导出框架结构侧移的计算公式。利用该文方法,已知框架边列柱的弯矩,代入该文给出的公式,直接得到框架的侧移值,计算异常简便。
本文用共轭梁法推导出框架结构侧移的计算公式。利用该文方法,已知框架边列柱的弯矩,代入该文给出的公式,直接得到框架的侧移值,计算异常简便。
1990, 7(4): 54-63.
摘要:
本文应用预应力柔性索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用折算弹性模量考虑索初始垂度的影响,引入主一从控制原理来克服柔性元素和刚性元素共同作用时易产生的方程病态,在结构变位后的基础上建立平衡方程,采用带有动坐标的刚度矩阵迭代法,分析了斜拉桥、悬索桥等柔性组合结构的大挠度问题。应用本文方法,已经成功地分析了多座斜拉桥实际结构。对于一般柔性组合结构,经过二至六次迭代即可达到相当的精度。
本文应用预应力柔性索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用折算弹性模量考虑索初始垂度的影响,引入主一从控制原理来克服柔性元素和刚性元素共同作用时易产生的方程病态,在结构变位后的基础上建立平衡方程,采用带有动坐标的刚度矩阵迭代法,分析了斜拉桥、悬索桥等柔性组合结构的大挠度问题。应用本文方法,已经成功地分析了多座斜拉桥实际结构。对于一般柔性组合结构,经过二至六次迭代即可达到相当的精度。
1990, 7(4): 64-76.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筏式基础和箱形基础与地基、桩基共同工作问题。该问题按空间受力体系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分析,并应用了静力凝聚的概念,将基础的缩聚自由度与地基、桩基连接处的自由度一致,导出了基础的缩聚刚度矩阵。同时还推导了考虑半无限空间弹性体地基和桩基与基础共同工作时,基础所增加的两个附加刚度矩阵。由此建立了基础与地基和桩基变形协调时的总体刚度方程,从而就可以计算基础的沉降量和利用文中导出的公式计算基础考虑地基和桩基刚度时的内力和应力。
本文主要讨论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筏式基础和箱形基础与地基、桩基共同工作问题。该问题按空间受力体系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分析,并应用了静力凝聚的概念,将基础的缩聚自由度与地基、桩基连接处的自由度一致,导出了基础的缩聚刚度矩阵。同时还推导了考虑半无限空间弹性体地基和桩基与基础共同工作时,基础所增加的两个附加刚度矩阵。由此建立了基础与地基和桩基变形协调时的总体刚度方程,从而就可以计算基础的沉降量和利用文中导出的公式计算基础考虑地基和桩基刚度时的内力和应力。
1990, 7(4): 77-83.
摘要:
本文研究了缩减自由度的逐步积分方法,导出了它的截断误差表达式,并与振型迭加和Wilson—θ法直接积分进行了比较,表明了方法对大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有效性。并在线弹性假定下,用低弹模模拟坝基中的软弱带,分析计算了这种非均匀地基的软弱带对重力坝动力时程反应的影响,与均匀地基上重力坝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本文研究了缩减自由度的逐步积分方法,导出了它的截断误差表达式,并与振型迭加和Wilson—θ法直接积分进行了比较,表明了方法对大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有效性。并在线弹性假定下,用低弹模模拟坝基中的软弱带,分析计算了这种非均匀地基的软弱带对重力坝动力时程反应的影响,与均匀地基上重力坝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1990, 7(4): 84-90.
摘要:
本文采用修正刚塑性有限元法计算了三维轧制问题的接触应力,并分析和讨论了不同长高比时接触应力沿轧件纵向和横向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本文采用修正刚塑性有限元法计算了三维轧制问题的接触应力,并分析和讨论了不同长高比时接触应力沿轧件纵向和横向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1990, 7(4): 91-96.
摘要:
本文给出了平面问题梯形断面曲杆的极坐标平衡微分方程,按照弹性理论,探讨了梯形断面曲杆一端受集中载荷作用的解,计算了此种截面的各种标准吊钩。本文的研究,既为非矩形断面曲杆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又为梯形断面起重吊钩的设计计算,提供了更为合理的理论基础。
本文给出了平面问题梯形断面曲杆的极坐标平衡微分方程,按照弹性理论,探讨了梯形断面曲杆一端受集中载荷作用的解,计算了此种截面的各种标准吊钩。本文的研究,既为非矩形断面曲杆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又为梯形断面起重吊钩的设计计算,提供了更为合理的理论基础。
1990, 7(4): 97-105.
摘要:
本文对对经受到撞击的圆环的刚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小变形分析,计算结果与大变形分析作了对比。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动力学方程不同引起的。
本文对对经受到撞击的圆环的刚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小变形分析,计算结果与大变形分析作了对比。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动力学方程不同引起的。
1990, 7(4): 106-114.
摘要:
本文运用文[1]所建立的方法,研究Winkler弹性地基上正交各向异性自由矩形板弯曲问题的精确解。以受集中载荷作用的板为例,给出不同弹性系数地基上板的位移和弯矩的数字计算结果。
本文运用文[1]所建立的方法,研究Winkler弹性地基上正交各向异性自由矩形板弯曲问题的精确解。以受集中载荷作用的板为例,给出不同弹性系数地基上板的位移和弯矩的数字计算结果。
1990, 7(4): 115-122.
摘要:
本文根据中国复杂的地质条件与环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中国近十年来深基础工程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工程实践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
本文根据中国复杂的地质条件与环境,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中国近十年来深基础工程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工程实践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
1990, 7(4): 123-128.
摘要:
宜宾金沙江大桥是中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跨度在这种桥型中居世界之首。本文主要介绍该桥的设计、施工概况以及探讨施工阶段的应力计算方法。
宜宾金沙江大桥是中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跨度在这种桥型中居世界之首。本文主要介绍该桥的设计、施工概况以及探讨施工阶段的应力计算方法。
1990, 7(4): 129-133.
摘要:
有限元线法是一种新近提出且正在开发中的一种新型结构分析方法[1]。本文建立了有限元线法的曲线单元,并以弹性力学平面问题为例给出了相应的数值算例以表明曲线单元良好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有限元线法是一种新近提出且正在开发中的一种新型结构分析方法[1]。本文建立了有限元线法的曲线单元,并以弹性力学平面问题为例给出了相应的数值算例以表明曲线单元良好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1990, 7(4): 18-18.
摘要:
国际结构工程与计算学术会议(ICSEC′90)于1990年4月25日至28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航空学会、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英国皇家航空学会、香港工程师协会结构分会等学术组织支持,会议得到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中国力学学会的赞助。
国际结构工程与计算学术会议(ICSEC′90)于1990年4月25日至28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航空学会、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英国皇家航空学会、香港工程师协会结构分会等学术组织支持,会议得到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中国力学学会的赞助。
1990, 7(4): 90-90.
摘要:
全国第三次塑性力学学术交流会于1990年5月23日至26日在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塑性力学专业组主办、江苏省力学学会与河海大学力学系具体承办。参加会议者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33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工厂企业的教师、科技人员共64人。塑性力学专业组组长余同希教授致开幕词,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王仁教授、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长徐芝纶教授、河海大学副校长姜弘道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了话。
全国第三次塑性力学学术交流会于1990年5月23日至26日在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塑性力学专业组主办、江苏省力学学会与河海大学力学系具体承办。参加会议者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33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工厂企业的教师、科技人员共64人。塑性力学专业组组长余同希教授致开幕词,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王仁教授、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长徐芝纶教授、河海大学副校长姜弘道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了话。
1990, 7(4): 138-138.
摘要:
由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委托湖南大学承办的全国第一届解析与数值结合法学术会议于1990年5月25日至27日在湖南长沙市举行。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3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湖南省科委、湖南省科协和湖南大学负责同志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词。
由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委托湖南大学承办的全国第一届解析与数值结合法学术会议于1990年5月25日至27日在湖南长沙市举行。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3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湖南省科委、湖南省科协和湖南大学负责同志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