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7年  第4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基本方法
边界元法在薄板大挠度弯曲问题中的应用
李增福, 冯正农
1987, 4(3): 1-9.
摘要:
本文提出一个用边界元法求解薄板大挠度弯曲问题的新途径。利用此方法计算了部分算例,其中圆板、椭圆板的计算结果与现有文献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本方法是十分满意的。对于椭圆板,其结果比W. A. Nash得到的结果更接近试验值。本文还首次计算了正三角形及半圆形、半椭圆形板的大挠度弯曲问题,这些问题还尚未见到任何文献讨论过。
弹性力学的样条边界元法
秦荣
1987, 4(3): 10-18.
摘要:
本文对弹性力学问题提出一个样条边界元法。文中用三次B样条函数来逼近边界未知量,并且利用域外奇点法建立了样条边界元法的计算格式。这种计算格式十分简单,容易在微机或小机上实现。利用域外奇点法建立起来的计算格式,完全可以避免奇异积分。计算结果表明,样条边界元法是一个经济有效的计算方法。
样条有限点法分析板的大挠度问题
刘腾喜, 王磊
1987, 4(3): 19-28.
摘要:
样条有限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板的线性分析。本文用样条有限点法求解几何非线性平板,以位移u、u和W作为基本未知量,采用三次B样条插值函数与梁函数级数的乘积作为位移试函数,从最小势能原理出发建立基本方程,推导了非线性切线刚度矩阵,用改进的Newton-Raphson方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最后给出了算例,其结果与一些已有的成果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方法分析板壳结构的非线性问题是十分有效的。
高层建筑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自振周期、地震内力及位移的简捷计算法
唐瑞森
1987, 4(3): 29-37.
摘要:
本文在作者提出的“比拟刚架法”[1]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改进能量法”[2]来计算离层建筑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然后利用在计算自振周期时对该结构在假想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的分析结果,乘以一个换算系数,即可直接求得实际地震内力及位移,省去了一般方法在求得自振周期及地震力后,需要重新分析结构以求得地震内力和位移的过程,从而使计算工作大大简化,本文方法特别适合于手算分析,并可作为编制微机程序的依据。
我国第一长桥
1987, 4(3): 37-37.
摘要:
一条全长10.282公里的钢铁巨龙,凌空飞架于黄河之上。它西接新(乡)焦(作)、太(原)焦(作)铁路,东连兖(州)荷(泽)、兖石(臼港)铁路,沟通了中原大地上又一条东西交通大动脉。这就是我国第一长桥的长(坦)东(明)黄河铁路大桥。
薄板——中厚板屈曲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兰冬, 王秀喜
1987, 4(3): 38-43.
摘要:
本文利用通过“单体检验”并以“自由公式”为基础考虑剪切变形的任意四边形板弯曲单元体对薄板和中厚板的屈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中计算了单向和双向受压下方板的稳定参数及径向受压下圆板的稳定参数,并初步考察了一致几何刚度和非一致几何刚度的差异。给出的数值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此外,对中厚板屈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
加权残数法用于光滑和加筋旋转壳的静力分析
姜开春, 王德满
1987, 4(3): 44-57.
摘要:
本文导出了沿子午向和环向稀疏布置了加强筋的旋转壳平衡微分方程。以三次和五次B样条函数作为试函数,组成了满足一些常见的边界条件的试函数基,使得用加权残数法分析具有这些边界条件的旋转壳问题时可采用内部法。最后,给出了抛物面旋转壳的一些算例,则表明方法具有精度高、省机时、准备工作少、方法简单等优点。
钢筋混凝土框架连续梁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FBCAD)的构思和总体设计
尚守平, 刘光栋
1987, 4(3): 58-6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湖南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研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连续梁结构计算机铺助设计系统FBCAD的总体构思和设计思想,并根据目前几种建筑结构计算机铺助设计的方法,讨论了建筑结构CAD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工程设计的专家系统
李桂青, 罗持久
1987, 4(3): 68-78.
摘要:
本文对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发展概况、工程设计专家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以及知识的描述和知识库的构造作了简要介绍,并讨论了一个简单的应用问题。
出席国际计算力学会议(ICCM86.TOKYO)报告(访日报告)
徐次达
1987, 4(3): 79-82.
摘要:
我于1986年5月25~29日参加了日本国东京理科大学召开的国际计算力学会议(简称为ICCM86.TOKYO)。会议的宗旨是对世界性质的计算力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及讨论,使这门科学及其数值方法得到更为合理、更为广泛的应用(英语作为通用语言)。
上海重塑土的力学模型
李丽君
1987, 4(3): 83-94.
摘要:
本文从压缩试验所得到的变形规律中,提出了上海重塑土的力学模型,首次引用了比例(时间)元件和广义(正)的Riemann函数的概念,其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当一致,该模型还可作理论的预测和得出其它的力学指标。
谈谈CAD
1987, 4(3): 94-94.
摘要:
CAD是英文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汉语的意思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它是现代化设计的组成部分。 CAD系统有各种形式,从系统所使用的主机上可分为大型机系统、小型机系统和微型机系统;从系统功能考虑又分为交互式设计系统和非交互式设计系统。
弹性支承连续梁与弹性地基梁的静力及动力分析
朱幼麟
1987, 4(3): 95-109.
摘要:
本文导出弹性支承连续梁各跨度的内力及形变递推计算公式,据以编制程序,用微型计算机计算。本程序对于解算变截面杆件的连续梁及绘制内力图特别方便;除用于静力计算外,还可推广应用于连续梁的动力计算。对于弹性地基梁来说,也可离散为若干跨弹性支承梁计算。对于一根具有不同弯曲刚度、基床系数的弹性地基梁,用本法计算,远较其他解析法,如微分方程法或Light-foot的弯矩分配法等直接便利得多。
关于井筒巷道围岩应力分析计算模型合理尺寸的探讨
任治章
1987, 4(3): 104-110.
摘要:
本文以圆截面水平巷道为例,从理论上探讨了围岩应力分析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尺寸和计算精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简便实用的计算公式,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依据。
多参数变分原理及其在梁板单元中的应用
仝立勇
1987, 4(3): 111-119.
摘要:
本文基于能量这个基本概念,获得了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弹性力学的多参数变分原理集合VR。并且,研究了它在Timoshenko梁和Mindlin板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数值结果表明:适当地选取变分原理中的某个参数不仅可以改善单元的收敛性,并且还可以克服“剪切自锁”引起的困难。
高层建筑筒体结构受力分析
王荫长
1987, 4(3): 120-143.
摘要:
开洞墙中工字形柱单元的[k]e,仍可用式(3-1-1),只需将式中的刚性梁长度g换为g1和g2即可。
新书架
《高塔基础设计与计算》一书已出版
1987, 4(3): 57-57.
摘要:
徐至钧等著的《高塔基础设计与计算》一书,已由烃加工出版社出版发行,其内容包括:高塔基础的荷载、柱型及圆筒型高塔基础计算、构架式高塔基础计算、联合基础及构造设计、地基计算等,并附有各种类型高塔基础的计算实例。
国际会议消息
第十七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会议
1987, 4(3): 82-82.
摘要:
第十七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会议将于1988年8月21日至27日在法国Grenobl东部的Saint Martin d'Heres大学召开。P. Germain教授和M. Pian博士是大会组织委员会的主席。会议内容涉及整个分析力学、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及其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