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驭球院士治丧委员会:
惊悉中国工程院院士龙驭球先生溘然辞世,不胜悲痛。谨致以深切哀悼,并向龙驭球先生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龙驭球先生是我国著名土木工程专家、结构力学学术带头人,现为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他开创了力学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的重要阵地,是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和《工程力学》第二任主编。他倡导创办的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次延续至今,极大地促进了力学与工程应用的广泛结合。龙驭球先生为中国力学学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将永远怀念龙驭球先生!
我第一次见到龙先生是在1996年夏天的本科生入学教育活动上。当时学校的条件也很简陋,教室里面没有空调,龙先生穿着很简单,拿了一把蒲扇就来给我们新同学上课。虽然历时20多年了,但是很多细节却仍在眼前。龙先生说了几个故事,一个是他刚进大学的时候数学考砸了,很难过,但是他继续努力,后来成了清华土木系数学最好的老师之一。一个是他工作以后当了26年讲师,但是他坚持不懈,终于学术上取得重大成果。最后还给我们念了一首他自己写的诗勉励我们。从头到尾龙先生的穿着、语言、举止都非常朴实,让我们看着非常亲切,我记得课后我非常兴奋的和我父母说了龙先生给我们上的这堂课的诸多细节。
我读书的时候龙先生已经不承担教学任务了,有时候会给我们做一些讲座。有一次我们研究生请龙先生讲一下他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当时拿了一根长长的竹竿,指点着黑板慢条斯理的讲公式的推导过程。一瞬间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穿越回了书上才能看到的那种优雅、从容做研究的年代。
系里有老师评价龙先生做研究有一种“泥里淘金”的精神。意思是“砂里淘金”就够不容易了,“泥里淘金”更是难上加难。但是龙先生经常能在大家都不看好的领域取得重要的突破。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龙先生作报告介绍他和岑松教授在四边形单元面积坐标系上面取得的创新成果,我当时听完觉得非常震撼。四边形等参元在单元形状不佳时精度损失严重,这是个困扰了有限元领域几十年的难题,我自己也经常为这个问题苦恼。龙先生首先介绍了单元形状不佳时等参坐标变换造成精度损失的背景,再介绍他们如何发现面积坐标可以不受单元形状优劣的限制、有望解决这个问题,再提出如何从常规的三角形面积坐标系扩展到四边形面积坐标系,一路研究思路娓娓道来,我在下面听得在心里不断暗暗鼓掌,觉得这个想法真是太妙了。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龙驭球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龙驭球同志1926年1月15日出生于湖南安化,1944年至1948年先后就读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西南联合大学土木工程系和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48年起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驭球同志长期从事结构力学领域研究和教学工作。他是我国结构力学学术带头人,创立了壳体结构新算法,创立了两项新型能量原理和五个新型有限元系列,出版英文专著系统介绍中国学者在有限元领域的原创成果,创立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主编《工程力学》。他也是我国结构力学课程体系的奠基人,历时70年出版了21卷结构力学系列教材,6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并长期主持全国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
龙驭球同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著作等身、桃李满园,为发展我国土木工程科学事业和结构力学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他曾获得众多荣誉和奖励,包括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0年第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等。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龙驭球院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龙驭球教授,于 2022 年 12 月 22 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96 岁。
龙驭球先生 1926 年 1 月 15 日出生于湖南安化,1948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之后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攻读研究生并留校任教,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驭球先生是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全国结构力学学术带头人。在壳体结构方面,创立了壳体结构新算法;在有限元法方面,创立了两项新型能量原理和五个新型有限元系列,出版英文专著系统介绍了中国学者在有限元领域的原创成果。曾担任多种期刊和学会领导工作,长期主持全国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担任《工程力学》学报主编,创立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该会议已成功举办 31 届。
龙驭球先生是著名的结构力学教育家,我国结构力学课程体系的奠基人。他历时 70 年,孜孜以求,从不止步,集研究精粹与智慧之大成,出版了我国最具影响的结构力学系列教材,共 21 卷。这些教材既是教学精品——在全国土木工程界享有广泛赞誉和影响,并 6 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又是科研著作——包含了龙驭球先生在结构力学深耕中发掘出来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
龙驭球先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著作等身、桃李满园,为发展我国土木工程科学事业和结构力学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龙驭球先生曾获得众多荣誉和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等。
他的辞世是我国结构力学领域的巨大损失,也是我国土木工程科技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龙驭球先生治学严谨、仁爱宽厚、品格高尚,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遵照龙驭球先生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特此讣告。
同学们:
你们毕业了,我向你们祝贺!我今天是以一种特殊的身份来参加这个典礼的。今年是2018年,你们是8字班的毕业生,我也是8字班的毕业生。那是1948年,毕业已经70年了。虽然相隔70年,可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8字班毕业同学)。今天是我们的共同庆典,我以这个特殊的身份来参加庆典,真是难得!
今天我与同学们谈谈心,讲两点回忆、几个故事。
我是湖南人,又是山里人。从小在山窝里跑来跑去,养成两点特殊性格:
一是“耐烦”— 有耐心,不怕麻烦,有一股锲而不舍的耐心和韧劲。
二是“霸蛮”— 有霸气,不服输,有一股永不服输的霸气和蛮劲。
土木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龙驭球,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
龙驭球,192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194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助理研究员、助教、讲师、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龙驭球长期从事结构力学、有限元法、能量原理、壳体结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有限元与变分原理方面,取得多项国内外首创成果。在工程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科研成果被编入建设部“薄壳设计规程”,对全国壳体工程的设计和建造起指导作用;创立薄壳大孔口分析方法,提高了设计水平。著有《Advanc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新型有限元论》《能量原理基础与进展》《变分原理·有限元·壳体分析》等专著和《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教程》《壳体结构概论》等多版本教材。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9)、第三届中国工程科技奖(2000)、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等国家级科技奖项。发表论文260多篇,出版教材和专著31卷。
土木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龙驭球,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
作为土木工程的学子,大家肯定对龙驭球都不陌生,他的结构力学教材被视为经典之作。
龙教授192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194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助理研究员、助教、讲师、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